2015年3月14日上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絲綢之路歷史地理信息系統建設》開題研討會在陜西師范大學雁塔校區崇鋈樓成功舉行。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是我國現階段人文社科研究中層次最高、資助力度最大、權威性最強的項目類別,包括應用對策研究、重大基礎理論研究和跨學科研究三類。2014年由張萍教授為首席專家,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院、蘭州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北大學等機構的主要研究人員為子課題負責人的團隊申報的“絲綢之路歷史地理信息系統”項目,綜合運用歷史地理學、地圖學計算機科學以及地理信息系統技術與方法,最終中標此項國家社科重大基金項目,顯示了陜西師范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歷史地理學科在此領域的研究實力。
本次開題研討會是該項目的開題會,也是有關絲綢之路歷史地理信息系統建設的研究討論會,旨在通過專家和課題組的學術交流,探索絲綢之路研究向綜合性與信息化發展的學術方向,為課題的深入研究與平臺搭建提供參考。專家學者有來自北京大學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榮新江教授、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鄭炳林教授、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滿志敏教授、寧夏回族自治區考古研究所羅豐所長、暨南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郭聲波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歷史研究》副主編路育松編審、陜西師范大學中國西部邊疆研究院周偉洲教授、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朱士光教授、蕭正洪教授、歷史文化學院院長何志龍教授。陜西省社科規劃辦領導、陜西師范大學校方領導、社科處處長以及課題總負責人、各子課題負責人和研究成員共40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開題研討會分別由陜西師范大學社科處處長馬瑞映與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歷史研究》副主編路育松編審主持。隨后,國家社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陜西師范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張萍教授進行了項目開題,介紹了總課題及各子課題的研究設計。
在專家討論環節,榮新江教授首先發言,從絲綢之路研究的歷史與現實意義出發,強調了其所涵蓋的時空范圍,以及多語言、多文字的資料特征,希望課題組成員能夠放眼全球,把握絲綢之路研究的學術方向,將之建設成一流的學術資料中心。 鄭炳林、羅豐教授就自身的研究經歷,強調了該課題的研究難度與重要價值,希望學術團隊能夠抓住絲路研究的重點與難點,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郭聲波教授強調了研究主題的重要性。周偉洲、朱士光、蕭正洪、何志龍教授也提出了諸多參考意見。
對于“絲綢之路歷史地理信息系統建設”項目的學術意義與現實意義,各位專家學者不僅提出期望與戰略性建議,也表示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對于實際操作而言,項目的參與人員也提出了不少想法。中國社科院歷史所成一農博士指出,雖然國內外有不少機構在做歷史地理信息系統,但成熟的、可供學術參考的系統并不多,而本項目希望不斷完善技術細節,最終形成對外公布、可使用且具有開放性的平臺,為絲路的學術研究提供支持。最后,課題組成員紛紛表示開題論證充分,從專家們的討論中獲得很多啟發,對于課題找準方向、深入研究大有裨益。希望在專家的指導下,通過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取得階段性研究成果。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