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文康/攝
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資深教授徐大同先生喜歡“從頭越”三個字!靶坳P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他說,做學問也一樣,總是要重新開始,從零開始。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園地耕耘
徐大同喜歡京劇,寫過 《我和京劇》、《我所知道的天津京劇票房》等文章。14歲讀初一時,他就報名參加了學校的國劇社(當時京劇被稱為“國劇”),學了不到一年,還未上初二就登臺,唱到20多歲。上大學時受同學、朋友和一位堂兄的影響,思想發生了轉變。1949年初,天津解放后,徐大同放下京劇參加革命,離開天津到華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前身)學習和工作。他參與了1950年人大法律系的籌建,又曾向蘇聯專家學習。1950年9月人大開學,20歲出頭的徐大同走上講臺。當時他們六個人教一門課(國家與法的理論),他講授的是“國家”部分,為以后做政治學研究打下了基礎。
徐大同先后在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大學執教,后因故返回天津。在天津師范大學,他數十年如一日地辛勤工作,在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園地勤勉耕耘,又不斷修訂、完善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教材和著作。他告訴記者,隨著研究的深入,他的認識不斷提高,加上后輩學者的成長充實了研究力量,《西方政治思想史》教材得以不斷充實,大約每10年重編一次。從一卷本的《西方政治思想史》,到五卷本的《西方政治思想史》,再到正在寫作的西方國別政治思想史,一脈相承,未曾中斷,而這正是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在中國發展道路上的一個縮影。
西方政治思想史與中國現實的距離看似遙遠,但徐大同提醒學生,西方政治思想史要為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而研究;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用馬克思主義進行分析和篩選,吸取其中有益的部分。
教師的職責就是教好學生
在國內,眾多政治學學子都是通過徐大同的《西方政治思想史》初窺這門學科的。在學生的眼中,徐大同先生是良師,嚴謹慈愛,辛勤真誠。學生可以到他家,聽他講解新近研究成果,展開討論甚至爭辯。
1979年,天津師范大學設立中外政治思想史方向碩士點。徐大同先生培養的第一個碩士是高建(現為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1993年,徐大同掛靠吉林大學開始招收博士生,1996年在天津師范大學招收博士生。20世紀80年代,他提出了兩個主張:首先是堅持特色,天津師范大學的政治學學科以政治思想史為研究特色不能丟;再者就是“接氣”,通過培養、挑選和引進人才,形成代代相傳的學術梯隊。
2014年9月,徐大同榮獲“全國模范教師”、“全國高校優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兩項榮譽稱號。對于榮譽,他看得平淡。他曾說,“教師的職責就是教好學生,就是要教學問、教做學問、教做人!苯裉,徐大同仍然堅持給碩士、博士研究生上課。
從未離開中國政治思想史
近年來,徐大同寫了多篇有關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的論文,涉及墨子、先秦法家、孔子的治國之道。但他的研究并未轉向,依然是中國政治思想。不過,他想提醒學生,在研究西方政治思想的同時,不能離開中國傳統,要加強中國政治思想研究。
徐大同告訴記者,在北京大學學習期間,他堅定了研究中國政治思想史的信念。他曾與其他學者合作撰寫過中國政治思想史著作,且出版時間在西方政治思想史著作之前。此外,他還主持撰寫過一部中西傳統政治文化比較的專著。
近年來,他開始從政治學角度研究中國政治思想史。他告訴記者,一部中國政治思想史,核心是治國之道,研究者必須把握這一根本特點。先秦政治思想史主要就是儒家、法家、墨家和道家,他已經發表了前三家的論文,關于道家政治思想史的研究論文也已完成。而后,漢代既繼承了秦朝的制度,又吸取了秦亡的教訓,形成了儒法合流、外儒內法的統治思想。這也是其后兩千余年中國歷代王朝基本的治國之道。
按照研究計劃,徐大同還要研究中國政治思想的變革,即明末清初的政治思想。這是一個想變而未變成的階段,但已有新的萌芽。他感慨道,“由于各種條件并不成熟,顧炎武等人有變革愿望,但與現實脫節,只能是一種想象而無法具體實現!背錾1928年的徐大同,仍在學術征程中“從頭越”著,繼續學習、思考和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