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站內搜索        項目查詢   專家查詢   網站地圖   重大項目要覽   管理規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設為首頁   

    優秀成果選介

    法國文學批評史

    ——《法國文學批評史》成果簡介

      2012年02月03日17:06  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廈門大學馮壽農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法國文學批評史”(項目批準號:04BWW015),最終成果為同名專著。2011年11月經同行專家鑒定,以優秀等級結項。

      時到今日,國內出版過柳鳴九等主編的《法國文學史》、鄭克魯編著的《法國小說史》和《法國詩歌史》、吳岳添編著的《法國小說發展史》,但至今還沒有出版一部中國人編寫的《法國文學批評史》,這項成果的完成填補了國內這一研究領域的空白。

      一、主要內容及創新之處

      1.主要內容

      《法國文學批評史》共50萬字,分為四篇。第一篇論述法國文藝復興到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文學批評,16、17、18三個世紀分成三個部分論述;第二篇是19世紀文學批評,分19世紀上半世紀(浪漫主義時期)和下半世紀(科學實證主義或現實主義時期)兩個部分,第三篇和第四篇是20世紀文學批評,主要以主題劃分。采取這種分篇方法,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法國大革命不僅僅在政治上具有深遠的含義,在文學與批評上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大革命前三個世紀的文學批評幾乎是圍繞著理性的判斷,不成系統、不成科學。19世紀文學批評吸收了歷史學、自然科學的知識,才上升為一門真正的學科,但仍然是傳統的外部批評。20世紀才是文學批評的新紀元,上半葉在清理、孕育、準備著;到了戰后下半世紀,法國進入了文學批評的黃金時期,批評思潮蜂擁澎湃、學派林立,新思維、新方法、新學科不斷出現。法國文學思潮引領整個世界文學的潮流,巴黎一度成為世界文學思潮的發源地。

      具體來講,“引論”部分從法國文學批評觀念的嬗變直接、簡略地窺視法國漫長的文學批評史。在進入論述16世紀文學批評之前,成果把法國文學批評置于歐洲古希臘古羅馬的背景下考察,清點了歐洲古典時代給法國文學批評遺留的寶貴的批評資源: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對圣經進行翻譯和研究的詮釋學和文獻學;指出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在傳播過程中曾經被古羅馬拉丁學者曲解,14、15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時則進一步被曲解,到了歐洲古典主義時代原先亞里士多德的《詩學》理論變成了“詩的技藝”,才產生法國古典主義批評的教條主義。

      2.主要創新

      這項成果的主要創新之處就是用“現代性”觀點貫穿全書,并大膽提出了“現代性促發法國文學批評的發軔”的論點。

      近幾年,國內外理論界都在討論“現代性”,普遍認為:西方社會從中世紀進入“現代社會”(la société moderne)。與中國不同,西方社會從十五六世紀開始文藝復興,迅猛發展,關鍵的是“現代性”促發了資本主義的誕生。因此,把“現代性”出現的時間從過去一直認為的19世紀中葉或18世紀啟蒙運動時,推前到了15、16世紀。這項成果作者引用這個前沿性的觀點,嘗試性地考察法國文學批評,結果發現:現代性促發法國文學批評的發軔。

      在法國,文藝復興在16世紀發生,現代性表現在人文理性的弘揚。1549年,“七星社”杜貝萊發表《捍衛和弘揚法蘭西預言》,提出建設民族的語言,廢除拉丁語官方語言。為了民族語言的獨立,建立純潔的法語,鼓勵作家用法語寫作,制定語法標準。由此,法國文學批評應運而生,人們開始用語法標準評判作品的優劣。

      進入17世紀,現代性以笛卡爾的理性哲學為基礎,又促發了民族語言國家、君主制的建立,古典主義作家呆在凡爾賽宮里國王的周圍,制定詩藝的標準、戲劇的“三一律”、上流社會道德規范等等,批評家則用這些標準去評判作品。這樣,文學與批評成了宮廷御用的判斷價值的工具。

      18世紀,現代性表現在“新理性”、審美情趣和自由批判的啟蒙精神上,文學批評逐漸走向自主、自由,原先御用的文學變成了戰斗的文學、反抗的文學、啟蒙的文學。一些哲學家、批評家站在宮廷的對立面,他們反對封建君主制,反對不容忍的天主教,因此或遭貶謫,或被流放。但最終,法國大革命推翻了君主制。

      19世紀,資本主義社會暴露了“現代性”的種種丑陋和弊端,文學與批評借助科學的工具理性,對“現代性”進行批判。20世紀初現代主義對“人文理性”的批判,促使反理性潮流的出現。二戰后,結構主義批評企圖建立“新的中心”,尋找新的結構,但“竹籃舀水一場空”,后現代主義顛覆、解構,走向虛無。

      二、研究特點

      1.重視理論,理論與實踐兼顧,理論指引實踐。

      很多文學史或文學批評史的作者只注重詳細地陳述歷史現象和事實,這項成果作者認為:文學批評不僅僅是一種實踐,它往往受文學理論的支配,一場文學批評的思潮的產生,總有理論在孕育、在催動,因此,這項成果在陳述批評現象之前,首先要論述文學理論的先聲作用。譬如:古典主義批評的理論基礎是笛卡爾的理性哲學。18世紀文學與批評為擺脫古典主義的批評,萌芽了一股情感主義的審美意識。伏爾泰提出的“欣賞趣味”、迪博教士的感覺主義以及盧梭的感傷主義等等,這些涓涓細流組成了后來的審美批評的潮流,也使得法國文學批評總是在理性與情感之間徘徊。19世紀,浪漫主義批評誕生之前,存在著一個孕育懷胎的過程,譬如“百科全書”派狄德羅的審美觀、康德對創作主體的天才的論述、柏克“崇高”概念的理論演變等,這些對理解浪漫主義批評都有很大的幫助。還有20世紀初柏格森的哲學對文學和批評的影響,20世紀60年代,索緒爾的語言學革命對文學、批評的影響。法國現代文學批評的術語很多來自語言學,如果不解釋清楚語言學的概念,就無法弄懂這些批評術語。不僅如此,后來語言學的發展也對文學批評具有深遠的影響,如法國本土語言學家E.·本維尼斯特的陳述語言學理論對70年代后文學批評的影響就很大。

      2.重視批評方法論的研究和介紹。

      這項成果作者認為,一部文學批評史不僅要介紹批評家的批評活動和文學批評現象,更重要的是,要介紹一些批評家卓有成效的批評方法,以便使國內同行、特別是研究生讀了文學批評史,除了補充批評知識之外,還能夠掌握一些實用性強的批評方法。因此,這項成果詳細地、具體地介紹了圣勃夫如何對作家生平的考察、泰納如何結合社會三要素分析作品,朗松的文學史博學批評,薩特的存在主義精神分析法如何對一個作家進行總體回溯考察,夏爾·莫隆的精神分析法批評,施皮策的“發生風格學”的批評方法,讓-皮埃爾·里夏爾的主題批評方法以及法國手稿批評的步驟、程序和方法。法國文學批評的難能可貴之處是受科學實證主義的影響,注重文本的形式,注重細讀,從文本表層逐步深入內層。因此,這項成果非常重視引進可操作的、適用的、科學的批評方法。

      3.在編寫過程中注意兩種結合。

      (1)點面結合,對重點學者進行專論研究。

      面就是某個時期的文學批評的整體概況。這項成果從18世紀報紙誕生之后,堅持從職業批評、作家批評和報刊批評三個部分全面反映每個時期的文學批評狀況。特別著重論述了報紙、雜志的批評作用,譬如:在法國批評史上,19世紀的《環球報》、《法蘭西信使報》、《兩世界雜志》以及20世紀的《新法蘭西雜志》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些報刊培育了一大批的批評家。

      點就是重點關注一位或幾位重要的批評家,進行專門的論述。在每一世紀的文學批評中,除了介紹流派或團體的代表人物的批評活動和實踐外,幾乎都選擇一、兩位最重要的批評家作了專論評述,比如:16世紀的蒙田和其《隨筆集》,17世紀的布洛瓦和其《詩的藝術》,18世紀的狄德羅的美學、藝術觀,19世紀的圣勃夫的文學史觀、泰納社會學批評,20世紀的朗松的博學批評、薩特的存在主義精神分析法、讓-皮埃爾·里夏爾的主題批評、羅蘭·巴特的結構主義和符號學研究等等。在專論中,這項成果對某些批評家作了比較深入地研究,并且克服個人偏見,對批評家給予公允的評價,比如:普魯斯特在《反對圣勃夫》里指責圣勃夫不知道“社會的自我”和作品中的“深層自我”的區別,這項成果在研究圣勃夫的時候,發現其實圣勃夫在批評實踐中也在尋找深層的“內心”,而且還發現其很早就注意“認同批評”,并且后來還對20世紀的意識批評產生影響。因此對普魯斯特對圣勃夫錯誤的評價給予了平反。

     。2)主次結合,特別注意新的批評趨向。

      在撰寫每一世紀的文學批評史時,這項成果都很注意梳理那個時代的主流批評和支流批評,并且運用辯證的思維,注意主次結合,揭示矛盾,描述朝野“爭論”的聲音,描述那些“文字獄”的官司。既注意主導當下話語權的批評勢力范圍,又注意處在邊緣的、在野的微弱的星星之火。特別注意對立面的批評呼喚。努力使文學批評史反映“復調”的嘈雜,而不是單聲道音樂。譬如:19世紀初,主流批評是浪漫主義批評,但還有那些頑固的教條主義批評勢力,那些反對的“喝倒彩”。即便是同一流派或同一團體內,也會因此爭論、內訌。

      20世紀下半葉,無論是解構、消除中心、反對詮釋或是主體終結,后現代理論為人們呈現了巨大的變革動力與效果,但在這新穎的華服之下,人們往往忽視了其導向虛無主義的另一個困境。在尼采宣告“上帝已死”之后,西方文明陷入了一種“諸神已逝,新神未至”的困境,一路走下來,羅蘭巴特又宣告了“作者之死”,?律踔撂岢隽恕爸黧w之死”,后現代的種種學說似乎走進了一種類似死胡同的虛無主義。如此,我們不妨把目光從福柯、德里達等人身上轉向保羅·利科、布朗肖、布迪厄、利科等思想大師對文學批評的貢獻上來。

     。3)從跨文化的角度高屋建瓴地考察文學批評現象。

      這項成果把法國文學批評置于歐洲文學、世界文學的語境下考察,認為:在文藝復興的年代,批評家就對各國的文學進行過比較研究,應當說從那時起比較文學就萌芽了。17世紀,路易十四的法國不可一世,傲慢驕橫,法國滋長了“我族中心主義”,后來,流亡在異國的學者帶來了異國的文化和文學,一種跨文化的、比較文學的批評就誕生了。德國、英國、意大利文學的引進大大促動了法國的文學與批評。這項成果在論述19世紀文學批評時,用一個章節的篇幅介紹了德國浪漫主義的輸入。20世紀初,德國的胡塞爾現象學、海德格爾的存在哲學也都對法國批評產生過深遠的、不可忽視的影響。

      同時,這項成果還揭示了世界主義思想對比較文學和文學批評的變革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學術價值

      自十九世紀以來,法國文學與批評思潮一浪蓋過一浪,特別是在20世紀,現代主義思潮、后現代主義思潮都源自巴黎這個中心,然后傳播得到世界各國。上世紀60、70年代法國的文學批評執西方文學批評的牛耳,引領世界文學批評的發展。因此,不了解法國思潮,不了解法國文學與批評,就很難深入了解世界文學與批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項成果的問世,必將產生較好的社會影響和效益,推動我國該領域研究的進一步深入、發展。

    (責編:秦華)


    點擊返回首頁

    點擊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鸦窝|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免费看小说| www.精品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齐齐| 亚洲精品在线电影|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码专区| heyzo加勒比高清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精品美女写真福利|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影院| 无码精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视频在线在线视频观看|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 | 熟女少妇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搜索| 精品久久久无码21p发布 | 国产精品白丝喷水在线观看|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 久久精品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人人超碰精品CAOPOREN|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在线观看 |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麻豆|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去q |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 精品午夜福利无人区乱码一区|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这里是免费|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薰衣草|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仙踪林| 东京热一精品无码AV| 久久精品网站免费观看| 9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 精品国产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