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當代臺灣女性小說史論

    2011年05月15日16:44

      鄭州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樊洛平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當代臺灣女性文學史論》,于1998年立項,2004年12月結項。其最終成果為專著《當代臺灣女性小說史論》,課題組主要成員:湯淑敏。現將該成果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內容摘編如下:

      一、《當代臺灣女性小說史論》的主要觀點及方法

      當代臺灣女性文學,主要指1949年以來臺灣女作家創作的側重于表現婦女生活題材的作品。她或具有某種女性觀照視野,或特別強調女性主義意識,或采用女性話語方式,然而,在臺灣特定的文化背景與創作現實中,更多地表現為一種女性書寫。臺灣女性小說,無疑成為臺灣女性文學的創作重鎮。她既非孤立存在的文學現象,又在臺灣的社會背景與文學生態環境中形成了獨特的創作形態和自身發展規律。對于當代臺灣女性小說,應該透過多種研究角度構建的文學視野,去考察和把握其創作風貌與文學形態。

      1.從20世紀海峽兩岸的文學視野來考察當代臺灣女性文學的緣起。當代臺灣女性文學緣起于40年代末大陸遷臺女作家的人生流寓與文學聚合,她有所選擇地傳承了“五四”以來中國新文學特別是現代女性文學的傳統,并從根本上打破了當時男性作家主宰文壇的一統天下。其鮮明的文學繼承性、創作的拓荒意識和作品的反封建精神,使當代臺灣女性小說無疑成為“五四”以來中國現代女性文學發展演變的一個重要分支。

      2.從臺灣的社會歷史與文化背景來考察女性小說的發展。臺灣女性小說創作不能脫離臺灣的現實環境而獨自發展,它始終與時代的脈動息息相關,直接或間接地表現著、見證著臺灣社會的形態的轉型,臺灣民眾特別是女性生活境遇的變遷。以這樣的參照系來觀察文壇創作,臺灣女性小說的發展演變就有了更為深廣的社會生活內涵和時代動因。

      3.從臺灣的文學環境演化中來把握女性文學創作的狀貌。臺灣女性小說無疑是臺灣文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它雖然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壇背景與創作潮流的影響制約,發出某種年代里文壇合唱的“同聲”;但更重要的是,其相對自我的和邊緣寫作的身份,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又可能疏離主流文壇的走向而獨行其道,發出時代合唱中的“異聲”。臺灣女性小說與主流文壇的認同與疏離、統合與分流,都提示了許多有學術意義的話題,凸顯出臺灣女性創作的某種獨異性與前衛性。

      4.從男性傳統的價值體系和批評場域來反觀臺灣女性小說的發展軌跡。臺灣女性小說的迷失與覺醒、掙扎與突圍,有助于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認識到:女性主義文學話語對于男權中心話語的挑戰意義和顛覆作用。作為一種從邊緣走向醒目位置的文學現象,臺灣女性小說經歷了來自社會的、文壇的、男性的、也包括女性自身的多重評價,如60年代文壇對郭良蕙《心鎖》的封殺,70年代官方對聶華苓《桑青與桃紅》的查禁,80年社會對李昂《殺夫》的“抗議”等等;但追根究底,纏繞其中的仍是那種傳統的男權中心話語。女性創作現象被歷史所遮蔽和重新發現的事實背后,實際上也是一部臺灣女性小說的文學發展歷史,一部臺灣社會的女性成長奮斗歷史。

      5.從臺灣女性自身的文本世界來解讀女性文學形態。從文學創作的形態來研究,當代臺灣女性小說展示給人們的,是一種復雜多變而又相對獨立的文學形態。女性文本所提供的女性視野與女性生活場景,女性價值觀與社會的歷史傳統和現實規范或融合、或抗衡、或反叛的各種表現形態,女性的情感境遇、生命經驗與人性欲求,以及女作家的情感特質、話語方式、審美風格、語言色彩在文本中的個性化呈現,都有著獨特的女性文學世界的構建意義。在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中,臺灣女性小說從當年的邊緣寫作到今日文壇的半邊天下,她在臺灣文學格局中所擔當的開拓者角色與令人矚目的創作實績,不應該被歷史所遮蔽和淡忘;另一方面,近年來臺灣社會政治亂象的纏繞,西化之風的影響,以及女性的認識盲點與自身局限,也帶來一定的創作迷失,這種狀況應該引起臺灣女性文學創作的自省與反思。

      二、《當代臺灣女性小說史論》的主要內容

      《當代臺灣女性小說史論》依據臺灣女性小說發生、成長、發展、高潮、分流的創作史實和演變脈絡,將其分為五個部分。

      1.50年代:人生流寓過程中的女性書寫。主要考察臺灣女性文學的起步與出發。其主要觀點在于:①大陸遷臺女作家的人生流寓與臺灣文壇的特定環境,為20世紀40年代末臺灣女性文學的出發提供了歷史機遇。新移民女作家群的聚合與崛起,承擔了臺灣女性文學拓荒者的角色。②新移民女作家與”五四”以來的新文學傳統無法割舍的聯系,女性文本所體現的人本意識、自我意識與反封建精神,使它成為20世紀中國女性文學的組成部分和重要支脈。③新移民女作家群體身居臺島、回眸故鄉的訴說方式,呈現著女性的生命經驗與感情境遇;她通過對帶有官方“戰斗”色彩的“懷鄉”主題的顛覆,傳達出與當時男作家創作不一樣的身份敘述,不同程度地疏離著臺灣20世紀50年代的反共“戰斗文藝”的主流文壇。由于年代久遠,資料失散,評價分歧,對于新移民女作家的群體研究,一直是薄弱環節,該成果對此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探討。

      2.60年代:東西方文化碰撞中的女性經驗。此部分研究遵循三條路線展開:①留學海外的臺灣女作家,在跨文化的背景上,是如何展開有關海外游子的生存迫力、身份焦慮、文化沖突以及家國情懷實現的女性敘述;②臺灣的學院派女作家們,在本土的東西方文化碰撞中,是如何接受了西方現代主義的思潮洗禮,并以人性表現的大膽挑戰和小說世界的荒誕構建,發展出反父權、反男性的女性書寫策略;③新移民女作家群,在隨國民黨政府遷臺的政治文化強力與身為女性的性別劣勢面前產生的矛盾中,如何遵循20世紀50年代的女性寫實路線,在家庭內部與兩性之間,悄然展開“性別戰斗文藝”。該部分一改過去對這一時期臺灣女性創作現象的局部闡釋,力圖全面呈現60年代臺灣女性小說的多層次面貌。

      3.70年代:民族回歸潮流中的女性觀照。本部分意在把握臺灣社會政治思潮急劇變化時代的女性書寫。過去學界的研究,多停留于男性作家為主的鄉土文學潮流,女性創作仿佛處于缺席狀態。該編通過文本的發現與作家的發掘,一是注意了曾心儀、季季等女作家在20世紀70年代鄉土文學思潮中的成長;二是從客家文學與女性寫作的角度,發掘出謝霜天這種從未進入文學史論述,卻又是純正的鄉土意識創作的價值;三是注意到社會轉型過程中大眾文化的悄然滋生,以及女性言情小說的首先呼應。

      4.80年代:多元文化中的女性崛起。主要探討多元文化境遇出現給臺灣新女性文學的崛起帶來的發展契機,以及女性多元寫作的可能性。其切入角度為:①對閨秀文學現象的梳理與評價,融進了反思意識;②對李昂、廖輝英為代表的新女性主義文學現象的解讀,重在新的資料發掘與女性批評角度的透視,以期深化過去的研究;③對女性鄉土寫作文本的闡釋,注重發掘了女性鄉土想象的獨特性。

      5.90年代:世紀之交背景上的女性走向。側重觀照“解嚴”時代與后現代文化語境中的女性創作。女性文學角色的重新建構與女性創作走向的多元分流帶來了新的變化:①泛政治化背景下的政治言說,一方面使弱勢族群的聲音通過眷村小說得以傳達,女性命運在歷史書寫中得以重新闡釋;另一方面,近年來臺灣的政治亂象也讓女性文學創作經歷著“本土化”意識形態話語的纏繞,從而出現了某種誤區。②后現代主義文化思潮的涌動,帶來了解放情欲的創作現象,性別議題得到再度開發,酷兒世界更呈現出激進姿態。該編對這一時期女性創作敏感話題的觸及,在尊重臺灣文學發展史實的基礎上,也融進了自己學術價值判斷。
    (責編:陳葉軍)
    久久亚洲精精品中文字幕|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区麻豆|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综合精品女在线观看| 热99re久久精品2久久久| 2021最新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白丝喷水在线观看者相| 午夜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Ⅴ|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尤物| 国产精品成熟老女人视频| 动漫精品专区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主播精品在线|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女| 精品无码无人网站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福利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日本尤物精品视频在线看| 久久九九精品国产av片国产| 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福利国产秒拍| 99精品热女视频专线|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福利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精品乱码一卡2卡三卡4卡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软件| 99精品久久99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无码精品免费专区|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热久久毛片| 国产精品成人小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动漫精品|